絕緣擊穿試驗結果的影響因素及處理方法
溫度對擊穿電壓的影響
影響絕緣油介電強度大小的主要因素是溫度水分及雜質。特別是含有雜質及水分的油,溫度對介電強度的影響更為顯著。絕緣油擊穿電壓與溫度的關系,經過濾后的新絕緣油在20℃~40℃之間擊穿電壓變化不明顯,當溫度上升到50℃時擊穿電壓有一定的升高,繼續(xù)升溫達到70℃左右擊穿電壓有明顯的下滑。而含有雜質與水分的舊油,在20℃~50℃期間隨著溫度的升高擊穿電壓急劇上升。在50℃~70℃時,擊穿電壓恒定在40kV左右,當溫度升高到70℃以上時,其擊穿電壓有下滑趨勢。
不含雜質并經干燥無水分的油,其介電強度主要由油的中性粒子的游離性來決定,所以在一定電場強度及溫度下它的離子質量較大。若溫度繼續(xù)上升(如超過70℃~80℃),則油的內分子狀況就要起很大的變化,而黏度顯著減小,由于電場作用使離子在油內毫不受阻攔地進行加速,從而擴大了離子游離碰撞的可能性,使油發(fā)生擊穿。如果油內含有水分和雜質,則溫度對于油的擊穿電壓的影響就不同于純凈干燥的油品了。
溫度較低時,水分呈乳濁狀懸溶于油中,在電場作用下,發(fā)生極性排序現(xiàn)象。在電場作用下的電子很容易沿著這種整齊排列的橋路,即相當于沿著乳濁體的體積電阻通過。所以溫度較低時,其擊穿電壓值較小。
當溫度升高時,由于溫度所造成的黏度值的減小,使水分乳濁體的活性變大,借助電場作用疏散于油的中性分子之中。由于此時溫度所造成的黏度值還不是最小,所以疏散的水分子乳濁體在同--時間內參差不齊,借黏度的作用就比較不易結成橋路。溫度再繼續(xù)升高,水分乳濁體的活性更大,其擊穿電壓也隨溫度上升而增加。當溫度繼續(xù)上升,致使油的黏度達到極小值時(如溫度超過70℃),油的分子活性增加,水分乳濁體就很難借助油的黏度阻力而逃脫電場的束縛,則又重新結成橋路,造成擊穿。所以溫度對含有水分的油的擊穿電壓最大值的影響,比不含水分的油要低。
水分對擊穿電壓的影響
水分是影響油樣擊穿電壓的重要因素,即使對于品質十分純凈、沒有發(fā)生氧化的油,當其含有水分時,其對介電強度的影響也是十分顯著。絕緣油擊穿電壓與油液含水量的關系曲線可看出,絕緣油擊穿電壓隨油中水分含量的增大明顯下降。
當在過濾后的新絕緣油中加人20ML純凈水后,擊穿電壓急劇下降,由原來的38.1kV下降為27.9kV。繼續(xù)向油樣中加人水后使油中水的含量在40μL/L~60μL/L之間,擊穿電壓繼續(xù)下降,但變化均勻,幾乎成一條直線。當油中水的含量在160μL/L~180μL/L之間時,絕緣油擊穿電壓幾乎不再變化。
干燥、純凈的新絕緣油,其擊穿電壓都在 40kV~50kV以上。若油中含有微量的水分(特別是乳狀水),擊穿電壓急劇下降;水分含量增大到一定值后,其擊穿電壓基本穩(wěn)定,不再顯著下降,這是因為過多的水分沉至油的底部,離開了高壓電場區(qū);此外,因油發(fā)生擊穿后,過多的水分只是增加了幾條擊穿的并聯(lián)橋路,故擊穿電壓不再繼續(xù)下降。
油中的水滴在強電場力的作用下會變成橢圓形,其介電系數(shù)較大,易極化,并會在兩極間形成“水橋”,導致油品的擊穿。因此,在絕緣油的貯運、保管或運行中應特別注意防止水、汽的侵人,若運行中油有水時應及時除去。
雜質對擊穿電壓的影響
絕緣油的擊穿電壓與機械雜質的關系,加人雜質后油樣的擊穿電壓較未加雜質油樣的擊穿電壓要低10kV左右。在20℃~70℃間兩油樣擊穿電壓所受溫度的變化趨勢幾乎相同。在20℃~50℃間擊穿電壓急劇上升,50℃~70℃之間擊穿電壓變化趨于平緩。而在油溫達到70℃~80℃時,加入雜質后的油樣擊穿電壓下降明顯,在此溫度下未加雜質油樣的擊穿電壓下降不大。
油中的雜質主要來自外來的雜質和內分解的雜質、懸浮于絕緣油中的纖維(20℃E=6.5)、絕緣紙和游離碳等,在電場中有可能極化,并沿電場方向拉伸作定向排列,構成雜質“小橋”,導致油的擊穿。受潮固體雜質的Er比油大得多,懸浮于油中更易形成導電“小橋”,致使油的擊穿電壓下降。
- 上一篇: 電力變壓器交流試驗標準及結果綜合分析
- 下一篇: 高壓開關機械特性試驗參量及注意事項